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_亚洲精品一线二线在线播放_久久激情戏,久久国产综合视频,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尤,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豆腐

首頁 > 萬正電子 > 新聞中心

【知識小科普】PCB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來源:萬正科技   更新時間:2024/9/11   閱讀次數:1033

  關于印制電路板(PCB)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稱為印制電路板,又稱印刷電路板,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載體。傳統的電路板采用印刷蝕刻阻劑的方法做出電路的線路及圖面,因此被稱為印制電路板或印刷線路板。

  我們通常見到的電路板都是在PCB的基礎上焊接了元器件,即 PCBA(PCB Assembly),PCB則是“裸板”、“光板”,也就是PCB是沒有焊接元器件前的電路板,PCB與電路元器件通過加工組裝裝配的工序后才形成在電子產品中實際使用的電路板。



  PCB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01

  世界PCB發展史

  1936年,印制電路板的創造者奧地利人保羅·愛斯勒(Paul Eisler)首先在收音機裝置里采用了印刷電路板。

  1943年,美國人多將該技術運用于軍用收音機內。

  1947年,美國航空局和美國標準局發起PCB首次技術討論會。

  1948年,美國正式認可這個發明并用于商業用途。

  20世紀50年代初,由于CCL的 copper foil和層壓板的粘合強度和耐焊性問題得到解決,性能穩定可靠,實現了工業化大生產,銅箔蝕刻法成為PCB制造技術的主流,開始生產單面板。

  20世紀60年代,實現了孔金屬化雙面PCB實現了大規模生產。

  20世紀70年代,多層PCB迅速發展,并不斷向高精度、高密度、細線小孔、高可靠性、低成本和自動化連續生產方向發展。

  20世紀80年代,表面安裝印制板(SMT)逐漸替代插裝式PCB,成為生產主流。

  20世紀90年代以來,表面安裝進一步從扁平封裝(QFP)向球珊陣列封裝(BGA)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高密度的BGA、芯片級封裝以及有機層壓板材料為基板的多芯片模塊封裝印制板得到迅猛發展。




  02

  中國PCB發展史

  1956年,我國開始PCB研制工作。

  60年代,批量生產單面板,小批量生產雙面校并開始研制多層板。

  70年代,由于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印制板技術發展緩慢,使得整個生產技術落后于國外先進水平。

  80年代,從國外引進了先進水平的單面、雙面、多層印制板生產線,提高了我國印制板的生產技術水平

  進入90年代,香港和臺灣地區以及日本等外國印制板生產廠商紛紛來我國合資和獨資設廠,使我國印制板產量和技術突飛猛進。

  2002年,成為第三大PCB產出國。

  2003年,PCB產值和進出口額均超過60億美元,首度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PCB產出國,產值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8.54%提升到15.30%,提升了近1倍。

  2006年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產值最大的PCB生產基地和技術發展最活躍的國家。

  近年來,我國PCB產業保持著20%左右的高速增長,遠遠高于全球PCB行業的增長速度。




上一篇:PCB界的黑悟空——獵板PCB黑芯板
下一篇:深入分析:常說的3H原則在PCB設計中的應用